我国秸秆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且近年来发展很快。物理方法对秸秆利用率低,应用推广上受到限制;化学方法优点明显,但有一定的环境污染,今后在研发的同时,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微生物技术,如酶法与微生物发酵法等,微生物技术在发酵饲料这一方面有着显著效果。
1秸秆饲料开发利用技术
目前秸秆饲料开发利用技术主要有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等。
1.1 物理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借助人工或机械手段,对秸秆的外形及结构进行改变,不改变玉米秸秆的化学组成。如草粉加工技术是将作物秸秆粉碎成草粉,是加工调制秸秆最简便有效的技术,可大大提高作物秸秆饲料的利用率,增加牲畜的采食量。
膨化技术是将原料装入密闭容器中通过热饱和蒸汽加压,经一定时间的高压热处理,瞬间泄压后可成为膨化饲料,膨化后易吸收的无氮浸出物含量提高,粗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下降,产生出结构疏松、多孔、酥脆的膨化物,且适口性好。
热喷处理是将秸秆装入热喷机内,在一定的热饱和蒸汽下,经一定时间后使秸秆受到高温高压处理,然后突然降压,使物料从机内喷爆而出,从而改变其结构和某些化学成分,并消毒、除臭,使物料可食性和营养价值提高。
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技术,
是在秸秆中加入添加剂拌匀,在颗粒饲料机中由磨板与压轮挤压加工成颗粒饲料。加工的饲料颗粒表面光洁,硬度适中,大小一致,其粒体大小可以根据不同动物的需要而定,其自动化控制水平更高。
物理处理技术是传统的处理技术,操作简单,在广大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但由于不能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成分和消化率,因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饲料的要求日益提高,有逐渐被淘汰的趋势。
1.2 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是通过添加化学试剂,破坏秸秆细胞中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形成的共价键,以利于动物体内微生物对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分解,从而达到提高秸秆消化率与营养价值的目的。化学处理主要包括氨化加工技术、碱化加工技术、酸贮加工技术、氧化技术和复合化学技术等。
1.2.1 氨化加工技术
氨化加工技术主要是用一定比例的氨水、尿素或异尿素等溶液进行氨化处理,改善原料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及营养价值。具体处理方法是,先将秸秆切成2~3cm长,秸秆含水量调整在30%左右,按每l00kg秸秆饲料加上15%的氨水12~15kg。分层压实,逐层喷洒,最后封严。在25~30℃下经7d氨化即可开封,饲喂前一天将氨化饲料扒出,放晾一段时间后方可饲喂,但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氨化处理是经济简单而且实用的秸秆饲料化学处理技术。氨化秸秆饲料中含有大量的胺盐,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良好营养源,可增加粗蛋白,提高粗纤维的消化率及利用率,同时可以降低精饲料的消耗。但这种技术对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酵解作用比较少,一般只能喂养牛、羊等反刍动物。在制作氨秸秆时的氨源用量大,在喂饲后,有可能导致动物氨中毒,并对人体健康及环境存在潜在威胁。
1.2.2 碱化加工技术
碱化处理通常用氢氧化钠、生石灰或熟石灰等碱性物质进行处理,使饲料纤维内部的氢键结合变弱,打破粗纤维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之间的醚键或酯键,并溶去大部分木质素和硅酸盐,便于牲畜胃液渗入,有利于反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氢氧化钠处理是将秸秆放在盛有15%氢氧化钠溶液池内浸泡24h时,然后用水反复冲洗,晾干后喂反刍家畜。石灰处理可采用浸泡法,在100L水加1kg生石灰,不断搅拌待其澄清后,取上清液,按溶液与饲料1:3的比例在缸中搅拌均匀后稍压实。夏天,一般只需30h即可喂饲,冬天一般需80h;也可采用喷淋法,在铺有席子的水泥地上铺上切碎的秸秆,用石灰水喷洒数次,然后堆放、软化,1~2d后取用。
日本将秸秆在熟石灰水中浸泡24h,挤出水分,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优质秸秆饲料。碱化加工技术成本低、方法简便、效果明显,经处理后的秸秆消化率得到提高。但处理后秸秆钙多磷少,需注意补磷。同时处理过程中的冲洗水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应注意合理开发利用此项技术。
1.2.3 酸贮加工技术
酸处理和碱化处理相似,在贮料上喷洒某种酸性物质,或用适量磷酸拌入青饲料储藏后,再补充少许芒硝。处理后使饲料增加含硫化合物,有助于增加乳酸菌的生命力,提高饲料营养,并抵抗杂菌侵害。
也可将秸秆粉碎后经球磨机磨成粉,用盐酸将物料拌湿,使秸秆中的粗纤维酸解,装入转化室,通入蒸汽升温,取出后用等当量烧碱中和。可使干秸秆适当软化,增加适口性,提高消化率。这种技术生产工艺相对比较复杂,腐蚀和污染重,并且在高温酸解过程中,蛋白质凝固不易分解,难以被非反刍动物消化吸收。目前国内在此方面应用较少,通常是将其与其他技术综合应用。
1.2.4 氧化技术
氧化处理主要指利用SO2、O3及碱性过氧化氢(AHP)等化学试剂处理秸秆,破坏木质素分子间的共价键,溶解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使纤维基质中产生较大孔隙,从而增加纤维素酶和细胞壁成分的接触面积,提高饲料消化率。效果较好,但成本太高。因此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
1.2.5 复合化学技术
复合化学处理融合了碱化处理对木质素分解效果好,而氨化处理增加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量的优点。克服了碱化处理残留碱量高和氨化处理对木质素软化作用差的缺点,可提高采食利用率、含氮量及粗蛋白。研究发现,以酸化、碱化以后再膨化处理的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接种木霉菌和酵母菌,进行混合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在优化条件下,产品蛋白质含量得到提高,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增加,产品纤维素酶活性升高。
化学处理技术是提高秸秆和其他低质粗饲料消化率有效的方法。但化学处理技术一般均有一定的环境污染,使这种技术不能很好地推广,应引起今后研究者的注意。
1.3 微生物处理技术
微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秸秆处理方法,其原理是借助微生物的作用,在厌氧状态或混合状态下发酵。处理过程中可抑制或杀死各种微生物,降解碳水化合物,发酵后变成带有酸、香、酒味家畜喜食的饲料,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使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升高,产品纤维素酶活性增加。目前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酶处理、青贮加工和微贮加工三种技术。
购买秸秆饲料发酵剂点击此处
1.3.1 酶处理技术
酶处理主要是通过一种新型秸秆发酵添加剂———酶制剂提高秸秆饲料的利用率。一般使用的酶制剂主要有淀粉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能降解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多糖成分为单糖,有效提高秸秆饲料利用率。试验组郭星木等以绿色木霉、青霉菌纤维素液体发酵液发酵的玉米秸秆,和以玉米秸秆作为粗饲料分别饲喂成年梅花鹿公鹿。结果表明:在饲喂精饲料相同的条件下,发酵玉米秸秆饲喂的成年梅花鹿公鹿平均增重及产茸量均有显著提高。宋玉魁等研究添加保康生酶制剂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和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发现添加保康生酶制剂的青贮玉米秸秆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指标得到改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分别下降,平均产奶量提高。
对秸秆进行酶处理,在理论上有较好的转化率,但成本较高,不易推广。相信随着酶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酶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酶处理技术将成为今后的主要研究与发展方向。
1.3.2 青贮加工技术
是将新鲜植物通过金宝贝微生物饲料发酵剂在厌氧条件下发酵,秸秆中的淀粉和可溶性糖转化成有机酸。当乳酸在青贮原料中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就能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并阻止原料中养分被微生物分解破坏,从而很好地将秸秆中的养分保留下来,以便秸秆长期保存。
青贮加工技术既减少了秸秆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肉牛养殖在冬春季节饲草短缺的问题。如全贮、青贮、黄贮和微贮四种玉米秸秆饲料进行育肥牛试验,对照组饲喂玉米秸秆。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全贮、青贮、黄贮和微贮后饲喂肉牛经济效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秸秆饲料的青贮加工是使秸秆长期保持其营养特性的简单、可靠、经济的方法。具有保持青绿多汁、消化性强、适口性好、可以长期保存、单位容积贮量大及受气候影响小等特点。
1.3.3 微贮加工技术
微贮加工和酶处理的原理基本相似,是通过选育某些特殊的生物酶和菌株,经过适当组合后,利用微生物将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大分子碳水化合物降解并转化为低分子的单糖或多糖,糖类经有机酸发酵菌转化为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研究表明,采用微贮技术制作的微贮玉米秸秆饲料,其品质无论是理化指标,还是感官指标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制作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
这一技术成本低、效益高,适口性好。秸秆经微贮处理后变得柔软,并具有酸香味,能刺激家牛羊等家畜的食欲,提高采食量。具有饲养成本低,不受季节限制,保存时间长,不易发霉腐败,安全可靠,无毒无害等特点。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的有效利用问题,拓宽了饲料应用的范围。
微生物处理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优势,如不需复杂的设备和消耗过多的能量,也不需高温、高压、强碱和强酸等条件。微生物的来源广泛,投资少,容易获得理想菌株,且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可以连续进行,不受气候条件,生产季节变化的影响,操作简单。微生物蛋白含量高,还有丰富的氨基酸、辅酶等。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也得到提高。节约化工原料、能源和不污染环境等。
更多详细有关于发酵床、发酵剂、微生物菌肥等精彩内容,请关注金宝贝发酵床官网(www.hx8188.com)、华夏康源淘宝工厂店(https://bjhxky.taobao.com)、阿里巴巴(https://hxky168.1688.com)或拨打我们的咨询热线: 010-62110749 63623048 免费热线:400-666-4728